中文字号关系

中文Word对字体的大小同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,其中一种是我们常说的以「字号」为计量单位,如常用的「初号、小初、一号……七号、八号」等;另外一种则是以国际上通用的「Point」为计量单位,如「5、5.5、6……48、72」等。

初号=42p

小初=36p

一号=26p

小一=24p

二号=22p

小二=18p

三号=16p

小三=15p

四号=14p

小四=12p

五号=10.5p

小五=9p

六号=7.5p

小六=6.5p

七号=5.5p

八号=5p

在几乎所有的电脑软件中,字体的字号得到了全球化的统一。1 Point = 0.3527337毫米
进入电脑时代,大量的文字和图片都通过屏幕被观看。说到屏幕显示,绕不过的一个单位就是像素(pixel)。「pix」是英语单词「picture」的简写,加上单词「element」(元素),就得到「pixel」。在针对屏幕设计的交互界面中,很多时候是以像素来衡量字体大小的,那么一个像素到底有多大?

像素并不是一个有明确物理尺度的单位,而是取决于显示的界面。例如普通屏幕的分辨率为72dpi,也就是说一个英寸的显示长度上分布着72个像素点,每个点的长度也就等于72分之1。dpi是「dots per inch」(每英寸/点)的缩写。通常打印输出的分辨率是300dpi,也就是说,每英寸上至少需要300个像素点才能得到清晰的打印效果。

中文印刷字体字号系统的建立,始于1858年。美国传教士威利姆·姜别利(William Gamble)根据美国当时铅字的字号规范制定了汉字大小的标准。他于19世纪60年代初,成功引进电镀法,在戴尔字、柏林字、巴黎字、香港字的基础上整修优化,又利用“木刻种字蜡型电镀法”,创制出七种大小的中文电镀活字字模(一种说法是六种),分别命名为:显、明、中、行、解、注和珍。姜别利的工作解决了中西文金属活字混排的问题,也开创了中文字号的先河。自此以后,英美点制的字号系统成为了中国印刷业的主导标准。

fig:

1886年,美国铸字商协会(U. S. Typefounder’s Association)接受了霍克斯的度量法,但稍有修改,和公制(米制)的尺寸联系了起来。根据决定,83派卡等于35厘米,也就是说,1派卡 = 4.217毫米。1点约等于0.3514毫米、0.01383486英寸,6派卡 = 0.996 英寸。这套度量系统成为了美国和英国的标准。

fig:

1英寸(inch)=12派卡(pica)

1派卡(pica)=12磅(point)

1磅(point)=0.3527m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