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销4P、新4P是什么?4C又是什么?

行销4P、新4P是什么?4C又是什么?用UNIQLO的例子带你一次搞懂

“我有做行销,但怎么都没用呢?”有时候品牌砸大钱做广告、或是透过大量的优惠方案吸引顾客,但成效却不如预期。这时,很可能是行销人员搞错问题点、努力错方向了。

要怎样制定有效的行销策略、并成功卖出产品呢?或许我们要先回到行销学最基本的理论——“行销4P”来讨论。

什么是行销4P?

行销4P可以追溯到 1960 年,由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授艾德蒙.杰洛米.麦卡锡(Edmund Jerome McCarthy)所提出的、 以生产者的角度出发 的行销管理理论。该理论自发表以来被全球的学术界与行销人员采用、历久不衰,成为行销管理的重要基石。

行销4P 意即企业产出产品、为此制定合理价格、找寻合适的销售通路与建立良好的推广方法,并依据目标市场的不同,将产品、价格、通路与推广活动组合成不同的行销组合(Marketing Mix),以此达成企业的行销目标。

Product 产品

产品包括有形的产品或是无形的服务;企业会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开发不同的产品,并设计出独特的卖点(USP,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)。而不同产品的产品周期都不尽相同,根据不同的产品周期阶段规划行销策略。

Price 价格

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的费用。调整价格对于市场策略有重要的影响,企业会从不同的市场定位,以及企业本身的品牌策略,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。

➜ 老板问你:“业绩怎么提高?”你却脑袋一片空白? 善用“假说思考”快速提出解方!

而产品的价格不单单与生产成本有关,更需要考量到顾客感知价值(CPV,customer perceived value),如果产品价格比感知价值高或是低的话,都有可能失去部分的潜在消费者;因此,消费者可接受的价格范围、甚至是竞争者的定价策略,也都是企业可以参考的资讯。

Place 通路

通路是将产品从生产者 (包含制造者、供应商) 移转到消费者或使用者的组织或企业,也就是消费者或使用者购买或取得产品或服务的地方。消费者要在哪里找到你的产品、选什么运送管道才能让消费者最容易成功收到,都是选择通路需要考量的问题。

Promotion 促销/推广

促销代表宣传产品的沟通方式,所有常见的行销手法都属于这个范畴,包含广告、公关、折扣活动等,让不同的目标客群可以认识或接触到产品。

行销4P例子:UNIQLO

  • Product 产品: UNIQLO 的产品非常多元,而根据产品类别也可以分为上衣、裤子、外套、配件等。此外,不同的产品类别甚至会推出不同的系列,例如 UNIQLO 热门的“U系列”会依据四季更迭推出不同的品项,或是与电影角色或设计师联手推出不同的联名系列。
  • Price 价格: UNIQLO 致力于“把好的衣服,卖给各式各样的人”,因此在品牌主打平价路线,让消费者以亲民的价格买到高品质的商品,也让他们在众多连锁衣服店中脱颖而出。在定价策略上,UNIQLO 也常运用心理定价法当中的“尾数定价策略”,像是 390 元、990 元等,让顾客有捡到便宜的感觉。
  • Place 通路: UNIQLO 的通路分为实体以及线上商店,其中实体的店面大多设置在百货公司中,或是根据不同商圈的情形以及品牌策略,推出独栋的门市,借此提供顾客不同的购物体验。
  • Promotion 促销/推广: UNIQLO 的促销方式也非常多元,例如在每年感谢季的打折活动时,UNIQLO 会透过电视广告或是实体店面里的文宣、广播等方式告知顾客,或是透过自媒体、社群平台等渠道传递资讯,借此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。

大数据来临,新行销4P是什么?

然而,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,原本的行销4P似乎开始不敷使用:企业逐渐转型成“以人为本”,传统行销多是大众行销或群体化行销,但每一位消费者的购买时间、购买周期、购买特性都不相同,无法做到很细致的个人化行销。而大数据让一对一行销、个人化行销成为基本服务,集客式行销自动化市场区隔可以是千个或万个以上,实现了过去对传统行销而言近乎不可能的任务。

最先提出新行销4P的是 IT 研究与顾问谘询公司顾能(Gartner Research)的副总裁金伯利·柯林斯 (Kimberly Collins);而在《大数据玩行销》一书中,作者则将最后一个 P(profit,利润)修正为预测(prediction),本文也将以此介绍。

People 人

在大数据时代,以人为核心,消费者存在两个最大特征就是异质性和变动性,其中又以变动性最难掌握,因此“分众行销”变得十分重要。

我们可透过NES模型将顾客进行分类:NES模型又称为顾客动态模型,品牌可以将所有顾客依据购买周期(编注:指单一消费者重复购买的平均时间间隔)分为以下 3 个标签、5 个族群,并针对不同的族群量身订制专属的沟通时间点,增加顾客的购买机会。

N = 新顾客 (New Customer)

E = 既有顾客 (Existing Customer)

  1. E0 主力顾客:个人购买周期 2 倍时间内回购的人
  2. S1 瞌睡顾客:超过个人购买周期 2 倍未回购的人
  3. S2 半睡顾客:超过个人购买周期 2.5 倍未回购的人
  4. S3 = 沉睡顾客 (Sleeping Customer):购买频率超过个人购买周期 3 倍未回购、回购率低于 10%

NES模型

透过 NES 模型,品牌可以将顾客分类,并针对不同的族群量身订制专属的沟通时间点,增加顾客的购买机会。

Performance 成效

大数据行销的第二个 P 是“成效”,也可以说是顾客动态。“获利”是企业经营的共同目标,增加获利的因子包含 顾客数增加 、 客单价提高 以及 活跃度提升 。行销活动从第一个 P 的“人”为导向的出发后,我们也需要分析其成效优劣,进而修改下一次行销的方向。

《大数据玩行销》中提到,不少企业在检视获利营收时,一旦发现来客数下滑,往往会直接判定是新客数疲弱不振,因此加强了新客招募的行销活动,然而营收却仍旧没什么起色。原来真正藏在数据背后的原因,其实是高贡献度的忠诚顾客大量而且快速的流失,而非是新客数不足。

换言之,不同分店营运的 KPI 都应该个性化设定,比如说同一品牌的台北店在设法增加顾客时,高雄店可能正在解决顾客流失问题;台北 1 号店在拓展新客源时,台北 2 店可能正在思考如何增加忠实顾客,都取决于各个分店的数据来决定它最应该优先改善的是什么。

Process 步骤

大数据行销的第三个 P 是“步骤”。当影响获利的 3 个变数出现问题时,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解决问题呢?

当店家发现营收下滑,检视品项销售状况、来客数与客单价等数据:假设顾客人数不够,应想办法增加新顾客,或是想办法留住旧顾客。如果是顾客活跃度不够、忠诚度的问题,则可以针对早期再购顾客,或是增加对现有顾客的定期关怀,购买时的事先提醒等各种不同的行动,去提升顾客的活跃度。

透过有层次的执行方法,找出优先处理的问题、改善既有的内容,或是制定新的行销方向,有效地将资讯到消费者面前,就是第三个 P 的意义。

Prediction 预测

过去传统行销因为资源的限制,难以做到差异化行销。但随着科技的成长、数据的分析,个人化行销不再是难事;透过大数据,我们可以预测顾客的走向,分析出顾客的“下次购买时间”(NPT,next purchasing time),让店家在对的时间对最有可能上门的顾客说正确的话,零时差、零误差,这也是整个大数据行销的精髓。

新舊行銷4P理論比較

顾客导向崛起,行销4C是什么?

行销4P已经成为许多品牌经营者在拟定市场行销策略时的重要基础;然而,“把产品制造出来、订定价格、摆上通路,并对顾客推广”,这是从生产者观点出发的行销观点,随着消费者意识抬头,品牌行销策略逐渐转为消费者导向。 因此在 1990 年,美国行销专家罗伯特·劳特朋(Robert F. Lauterborn ) 提出了 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 的4C理论,更重视顾客导向,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。

Customer 顾客

企业在推出产品前,必须首先了解市场和研究顾客,根据他们的需求来提供产品;同时,企业提供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,更重要的是由此产生的客户价值。

Cost 成本

这里所提的成本,不单是企业的生产成本,更包括顾客的取得产品的成本,包含购买前搜集资讯以及购买所花费的时间成本;而产品定价的理想情况,应该同时满足低于顾客的心理价格,亦能够让企业能获利的数字。

Convenience 便利性

相较于传统的行销通路,企业应更重视顾客购买商品的方便性,不仅能购买到商品,也可以购买到方便性。

Communication 沟通

企业不再是单向地向顾客促销,更应与顾客建立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关系,在双方的沟通中找到能同时实现各自目标的方法。

行銷4C理論